English

基础软件呼唤风险投资

1999-01-20 来源:光明日报 阎磊 我有话说

不久前,我参观了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九五攻关科技成果展示会。

现场十分热闹。一个路由器展点吸引了我,某著名高校一位教授介绍说:“这是我们研制的一种新型路由器,效率非常高,是Cisco路由器的7倍。”

我很想多了解一些,就和站在教授身后的一位名叫李波的同学聊起来。他正读研究生,是这一成果的研究者之一。很意外,他一开头就打趣地说:“你用吧,肯定死机。”见我不解,他接着说:“这种路由器是我们教研室的一个科研项目,是自己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编码、研制成功的。科技成果验收也没问题,部分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过,这只是做出了技术模型,还只能算个开头而已。”

“要能让你们用,也就是要实现产品化、市场化,还差很远。比如稳定性测试,清除BUGS;增强灵活性和易用性的再开发;市场策划等等。但对我们来说到此为止了,因为科研任务已经完成。”

我表示惋惜,技术难关已过,怎么能在这些工作上停下来呢?李波也显得很无奈,“这些二期工作需要大量的投入,风险大,能否赢利很难说,谁会来投资呢?没有投入,当然就没有人去做。所以,最终这东西可能也派不上用场,你们在市面上看到的还是进口的产品。”

是啊,技术有了,谁会来投资呢?

美国由于有优越的投资环境,几乎每一个技术上的突破性成果,都能成就一家著名的企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大公司自己投资。

IBM360系统电脑,它在使IBM成为无人可敌的霸主的同时,让人们真正认识到软件的力量。IBM为其斥资几十亿美元。几年后,“IBM360系统电脑”占领了美国80%的市场。

JAVA语言,引起了一场软件革命风暴。为了它的诞生,SUN公司专门投资成立开发小组,可谓呕心沥血。

一类是风险投资。

苹果II,世界上第一台有彩色图形界面的电脑,可算个人电脑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之所以能在出世不久即风行世界,风险投资家麦克功不可没。在苹果公司因筹不到钱而为第一桩买卖发愁时,麦克为其出面担保了25万美元的银行贷款。

INTEL芯片带来了个人电脑的一场革命。INTEL公司成立之初注入了25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再比如把万维网变成每一位用户的计算平台的NetscapeNavigator浏览器、几乎已成为因特网入口的YAHOO搜索引擎,其公司都是风险投资的产物。

这两方面投资,一直在为美国基础软件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第一类投资目前在我们国家还不现实。

我们国内的IT公司还很小,不可能像IBM、INTEL、微软等国际大公司那样,斥巨资进行基础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他们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不得不将目光投向见效快、风险相对较小的应用层软件,或者软件商贸。

东大阿尔派,我国软件产业的一支奇兵,靠承接国外设计项目,再进行软件开发起家。这实际上是在做一种高级劳务输出。

联邦软件公司,靠卖正版软件起家,其实是在做商贸;再比如用友、科利华等公司,则是靠开发应用软件如财务软件、教育软件等滚动起家。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软件产业难有国际竞争力。

在那次成果展示会上,我问李波,为什么不学学国外,自己去找风险投资,把产品推向市场?李波道出个中真味。

“首先,这种基础性的东西不像应用软件,它的核心算法、技术模型出来后,一旦想推向市场,很快就会面临国际性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它最终的成功往往决定于产品化、市场化过程的成功与否。”

“在国外,这一过程是由风险投资商来帮助实现的:或者直接自己来做,或者物色好所需的优秀管理人才和市场人才;然而,在国内,却需要我们自己来做好这些,可想而知,这是非常困难的,也不大可能,瀛海威就是前车之鉴。”

能否求助于专门的转化公司呢?“国内这样的机构还很不成熟,合作起来困难重重。另外,还有一些问题也理不清,比如他们与我们是什么关系?版权如何算?”

“应当说我们还没有真正的风险投资。我们的风险投资只提供给已经成功的人;尚未成功的人根本得不到,就连已经小有名气的求伯君当初为推出WPS97,也因没有风险投资而不得不卖掉自己的房子。我们这些在学校里默默无闻的人就更别指望了。”

说到这里,有必要再看看美国的情况。是谁开发了那些基础软件,并获得了投资,进而推动美国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很容易发现,是青年人,甚至是大学生。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创立微软时,他们的岁数加起来也不过40;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同岁,在苹果成立时,都是刚刚离开校园;戈林斯带领人马开发JAVA时不到30岁;安德森22岁就已开始在网上散发由他设计开发的NetscapeNavigator浏览器;杨致远开通YAHOO站点时,也不过28岁。

难道我们缺乏这样的青年人?不。在IBM、微软这样一些软件力量最为雄厚的公司里,那些活跃的中国学生、程序员,早已向世人展示了在软件研究与开发上的独特天赋和才能。然而,在国内,这些青年人去哪儿才能找到“乔布斯们”的机会?

看来,基础软件要发展,必须有一个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

就我们现有条件来说,要创造一种最为切实有效的投资环境,关键在于能否将那些正在进行或有机会接触基础技术研究的人激励起来。而目前国内这样的人主要是集中在各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人。

因此,能否考虑首先在这些地方集聚资金,引入国外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他们直接创业?一方面,青年人的创造力激发出来,有了施展才华的天地,不会再一门心思想出国;另一方面,从立项研究到产品化、市场化一步到位,直接推动我们基础软件事业的发展。

美国著名的硅谷是以风险投资机制发展起来的。我们也有“硅谷”,却只是简单的“形似”。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一个“神似”的硅谷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